正史中的张郃打不过张飞,却能欺负诸葛亮,其中原因很简单,用一句相声就能解答

在三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,有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:四个说相声的对着骂街,你把那仨熬死,你就是艺术家!这句话若用来形容三国时期的将领们,倒也颇为恰当。比如蜀汉后期蜀中无大将,廖化作先锋的无奈局面;又如曹魏名将张郃,前期屡战屡败却善于逃跑,打不过张飞却能欺负诸葛亮;再如东吴的丁奉,在建安年间不过是个打酱油的小角色,最后却成为挽救东吴于危难的大功臣。

说到廖化,他堪称三国时期最长寿的将领之一。这位老将从黄巾起义时期就开始军旅生涯,一直活到蜀汉灭亡。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廖化在景耀元年(258年)时已年过七旬,当时都护诸葛瞻刚刚执掌朝政,廖化想与宗预一同前去拜会。宗预却捋着胡子不屑地说:我们都已年过七十,活到这个岁数已是侥幸,何必还要去巴结年轻人?等到咸熙元年(264年)蜀汉灭亡时,年近八旬的廖化随刘禅迁往洛阳,途中病逝。令人惊叹的是,这位耄耋老人不仅没有退休,反而成为蜀汉后期的一流大将。他曾担任关羽的主簿,这个职位看似文职,实则不然——当年吕布在丁原手下也是主簿,而张辽担任的才是武职骑都尉。廖化越老官越大,从最初的黄巾军小卒,最终官至右车骑将军、并州刺史,封中乡侯。

东吴的丁奉也有着类似的经历。这位出身庐江安丰的将领,年轻时以骁勇著称,先后跟随甘宁、陆逊、潘璋等名将征战。史书记载他数随征伐,战斗常冠军,每斩将搴旗,身被创夷。到了孙亮时期,丁奉已官至冠军将军,封都亭侯。他最为人称道的事迹是丁奉雪中奋短兵,在严寒中率短兵突袭,大败魏将诸葛诞。后来他更是在关键时刻擒杀谋反的孙綝,挽救东吴于危难。丁奉迎立孙晧为帝后,官至右大司马左军师,去世时至少八十多岁。

展开全文

然而,若将廖化、丁奉与曹魏名将张郃相比,差距还是相当明显。张郃的军事生涯呈现出鲜明的前后期反差。在袁绍麾下时,他的地位远不如颜良、文丑,甚至可能不如淳于琼。官渡之战时,他与高览一同投降曹操,被曹操封为偏将军、都亭侯。但前期表现平平,在汉中之战时更是一败涂地——被张飞打得弃马缘山,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,这场惨败直接导致夏侯渊分兵救援,最终被黄忠斩杀。

令人费解的是,就是这位前期表现平平的张郃,后期却成为诸葛亮的噩梦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,张郃在街亭大破蜀军,导致诸葛亮全线溃退。第二次北伐时,张郃更是在未到战场前就准确预判亮粮不至十日,果然诸葛亮粮尽退兵。张郃不仅对付蜀汉有一套,对抗东吴也很在行,曹丕曾专门下诏表彰他大破吴军的战功。

关于张郃之死,《三国志》记载他是因不听司马懿劝阻,执意追击诸葛亮而中伏身亡。但《魏略》却透露了另一个版本:是司马懿强令张郃追击,导致其遇伏中箭而亡。这个细节差异,或许反映了史家对司马家族的不同态度。

纵观三国名将的兴衰沉浮,我们不禁要问:为何前期表现平平的张郃,后期却能成为诸葛亮的心腹大患?如果关羽、张飞、赵云等蜀汉名将尚在,张郃还能如此嚣张吗?这些问题的答案,或许就隐藏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、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之中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